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主 编:周 玉
副主编:吴玉程 闫牧夫
顾剑锋 刘永长  付海峰
编辑出版:《材料热处理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914115,82415080
传真:010-62914115
E-mail:clrcl@vip.163.com
刊 号:ISSN 1009-6264
 CN 11-4545/TG
CODEN:CRXAAK
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邮发代号:82-591
定价:60元/册
全年:720元 

  • 磁记录技术中的薄膜磁性材料

    蔡炳初

    随着计算机工业、信息、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外存储设备提出了大容量、高数据传输速率及小型化的要求,而实现该要求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记录密度。近几年来,由于高矫顽力低噪声介质、薄膜磁阻头、读写及定位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记录密度以每年60%的速率递增。本文就这种数字式磁记录技术中使用的薄膜磁记录介质及新型薄膜磁头材料的发展作一简述。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12Cr1MoV钢中的粒状贝氏体组织与高温性能

    陈秋龙,杨安静,邹风鸣,梁秀兰,顾虹

    12Cr1MoV钢的正火加高温回火(使用态)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有时出现粒状贝氏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微量氮的含量和正火温度对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粒状贝氏体的存在有利于提高12Cr1MoV钢的高温持久强度,却会降低高温持久塑性,本文还对560℃持久试验后的断裂试样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594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 ]
  • 界面条件剧变的淬火过程三维温度场的计算机模拟

    胡明娟,潘健生,李兵,田东

    用有限单元法建立界面条件剧变的淬火过程三维瞬态温度场的计算机计算数学模型,并用T10钢作为试验材料进行冷却曲线测试以验证数学模型。该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淬火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剧烈变化及各种物性参数随温度而变化的非线性问题,包括了相变的计算及相变潜热与温度场变化的耦合计算。冷却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能正确预测复杂形状物体的非线性三维瞬态温度场变化。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3 ]
  • 应力应变条件对氢致开裂的影响

    高桦,曹卫杰

    综述了本研究组近年就应力状态及动态加载过程对氢致开裂的影响所作的一些研究。包括(1)Ⅰ型、(Ⅰ+Ⅱ)及(Ⅰ+Ⅲ)复合型加载条件下的氢致开裂研究;(2)复合型加载条件下裂纹顶端附近氢浓度的再分布;(3)不同加载条件下氢致裂纹形成位置及其与氢致开裂抗力的关系。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CoCu合金颗粒膜的室温磁电阻效应

    张寿柏,蔡炳初,杨春生,邹强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CoCu合金不同成分的亚稳态薄膜。研究了CoCu合金颗粒膜的磁电阻随真空退火温度、外磁场以及组元成分而变化的规律。经真空退火后,CoCu颗粒膜中析出的Co颗粒呈面心立方结构。这种在非磁性Cu的基体上和具有磁性Co偏聚态的纳米级颗粒膜具有巨磁阻(GMR)效应。CoCu颗粒膜的GMR效应及磁性能均取决于Co颗粒的尺寸及数量。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周志宏对魏氏组织及马氏体的形成和形貌的早期金相研究

    周以苍

    关于铁合金中相变的详尽显微组织方面的早期研究之一是由艾伯特·苏佛教授的学生周志宏(哈佛大学博士,1928年)完成的。该项研究描述了铁碳合金中魏氏组织和马氏体的形成,所用合金具有宽的碳含量范围,热处理时采用的冷却速率范围也是宽的。还描述了一种独特的汞浴淬火方法。此研究工作从未完全发表过。本文援引该博士论文中的一些原始显微组织照片和部分原文,并试图用我们现今对于铁合金相变的理解来阐明和重新诠释。文中还包括中国引进现代工业和科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周志宏对苏佛教授的个人回忆。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硼与Ni3Al的再结晶

    周碚之,高明,周以苍,俞少罗

    对无硼、含硼500wppm和含硼2000wppm的多晶Ni_3Al在700~1000℃范围内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中无硼和部分含硼500wppm的合金曾经受了17%的冷压加工,而部分含硼500wppm和含硼2000wppm的合金分别经受了20%和40%的冷轧加工。研究中没有观察到明显可见的硼对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动力学的影响。上述材料的再结晶过程都遵循KJMA关系,并且都具有接近于1的Avrami指数。晶粒长大过程都遵循指数关系,其时间常数均小于0.5。晶界类型分布(GBCD)测定结果表明,硼的加入强烈影响孪晶界(∑3晶界)出现的频度,把这一因素挪去,便看不到硼对任意晶界及其它类型晶界的作用。再结晶激活能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由实验结果揭示并定量导出。本文还就冷加工储能以及位错密度对再结晶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马氏体相变的定义

    徐祖耀

    对前人所下的马氏体相变定义作了总结,将马氏体相变定义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的和不均匀的形变)、由此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大型的相变。或简单地称马氏体相变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原子沿相界面作协作运动)、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888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3 ]
  • 在Ni3Al中硼的非平衡晶界偏聚

    张云,林栋梁

    在1023~1373K的初始温度范围和0.05~268.91K/s的冷速范围内,用俄歇剖层分析确定了含硼Ni_3Al合金中硼的非平衡晶界偏聚行为。基于由空位在晶界湮灭所产生的体系自由能下降驱动可动的溶质-空位复合体向晶界迁移、从而产生溶质非平衡晶界偏聚的模型,导出了定量描述非平衡偏聚行为的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结果与硼非平衡偏聚的试验数据相符。通过模拟实测确定Ni_3Al-B合金中硼及硼-空位复合体的扩散系数分别为:D=1×10 ̄(-6)exp[-1.96(eV)/kT]和D_(P(B))=1×10 ̄(-)4exp[-1.96(eV)/kT](m ̄2/s);硼-空位复合体的结合能为E_(b(B)=0.5eV。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TiC中间过渡层对硬质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的影响

    刘锦云,刘颖,涂铭旌

    采用CH_4-H_2-O_2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研究了TiC中间过渡层对金刚石薄膜沉积效果的作用及粘结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沉积条件下TiC中间过渡层可以显著提高硬质合金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的生长速率,而且还可提高金刚石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 ]
  • 钢激光热处理的数值模拟和表面温度场测定

    朱祖昌,李培耀,俞少罗

    从激光与涂层和金属材料的交互作用出发,应用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钢应用激光以连续扫描加热方式进行热处理的非稳定温度场。采用AGA—782热像仪实际测定钢激光热处理表面温度场。实测和模拟计算结果有一定吻合。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4 ]
  • 热处理状态对沉淀硬化模具钢动态断裂韧度的影响

    李明,王永瑞,戎咏华,胡赓祥,陆明炯,杨豪

    测定了10Ni3MnCuAl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塑料模具用钢在固溶淬火态及不同时间时效后的动态断裂韧度K_(1d)。组织为板条状低碳马氏体且条间分布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固溶态钢,K_(1d)值明显高于时效后的K_(1d)值,这是由于时效过程中脱溶析出细小弥散的Al_3Ni型沉淀相并对基体产生强烈的应力场所致。试验还表明,此钢的K_(1d)冲击速度很敏感,不论是固溶态或时效态,K_(1d)都随冲击速度的提高而下降,应用位错动力学理论可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贝氏体相变理论进展近况

    俞德刚

    近年来贝氏体相变理论三个学派的研究工作均有明显进展,有些观点渐趋接近,有些观点依然存在严重分歧,各自都有亟待澄清的难题。各派间在学术上的批判反批判旨在指明探索方向和途径,发展理论,这已充分为当今相变理论研究进展事实所证明。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 ]
  • 奥氏体异常分解

    戚正风,王岩

    用20钢及16Mn钢研究了等温形成的奥氏体在同一温度下发生分解的异常现象。在两种钢中均观察到了奥氏体的异常分解。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发生了仲平衡转变。微区成分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还观察到一种异常的P→A转变,转变结束后残留下相当数量的铁素体。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原始组织中的珠光体含Mn稍高但含C较低。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热循环对SiCp/MoSi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金燕苹,郑灵仪,李鹏兴

    研究了热循环对SiCp/MoSi_2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的影响,并测定了材料的宏观残余应力。实验材料是用热压方法制备的MoSi_2和不同体积百分数(10,20,30vol%)SiC_p增强MoSi_2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都随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经过热循环以后,四种材料的抗弯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断裂韧度则下降约20%左右。这是由于材料经过热循环以后,造成SiCp和MoSi2界面结合过强和基体晶界过弱。尽管SiC_p和MoSi_2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但在复合材料中未发现由此而产生的裂纹和宏观残余应力。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00Cr17Ni14Mo2钢在仿人体液中电化学特性与疲劳行为研究

    曹力军,姜兴华,杨正瑞

    对00Cr17Ni14Mo2不锈钢(316L钢)在Hank’s溶液中,不同外加电位下疲劳前期电化学特性和疲劳裂纹萌生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疲劳过程改变了试样表面形貌与性质,提高了试样电化学活性。静态与疲劳过程中测得的极化曲线有较大的不同。通过瞬时电流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电位下疲劳裂纹萌生及长大情况。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定向凝固NiAl-Cr、NiAl-(Cr,Mo)共晶合金的显微结构研究

    陈贤芬

    利用TEM研究了两种定向凝固共晶合金NiAl-Cr和NiAl-(Cr,Mo)在不同状态下的显微结构特征,以能了解其复相强韧化作用。它们的显微结构分别呈棒状和层状形态。共晶两相间的界面呈半共格,存在不可动的位错网。此外,在(Cr,Mo)相上分布着细小的共格NiAl析出相。经形变后,NiAl相中的位错被界面位错网钉扎,(Cr,M0)相中未发现位错。经1300K×500h热处理,共晶形态稳定不变,NiAl析出相稍显粗化。

    1996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